沈阳建筑大学办公电话表 2023-12-05
“善谏者优”师生意见反馈信箱 2023-04-10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校... 2022-08-22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 2022-02-23
  更多>>
   
 
   
OA办公系统 2022-01-01
  更多>>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 2019-06-17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06-17
  更多>>
   
   
     
 
沈阳建筑大学2020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2020-02-27 10:00  

沈阳建筑大学是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高校工科第一名,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经过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形成和具备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创新学科平台。为了吸引和凝聚优秀青年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培养和造就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增进学术交流,现面向全国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诚邀优秀青年人才来我校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一、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体各设站学科情况介绍如下:

1.建筑学

一级学科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1997年获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分别于2009年、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重点学科和一流重点学科。学科拥有“辽宁省建筑生态物理技术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建设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及实验设备。学科团队由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优秀青年建筑师、辽宁省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设计大师和“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省级以上人才组成。学科紧紧围绕国家、行业、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在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建筑遗产保护与东北地方建筑、东北地区城市空间更新设计与理论、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等方面,深入研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取得一批重要的科研和应用成果。本学科依托单位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便捷的信息网络平台和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丰富资源、种类齐全,方便检索各类中外文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电子图书。同时,该学科现有一批高水平的博土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

学科方向: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建筑遗产保护与东北地方建筑;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东北地区城市空间更新设计与理论;北方绿色生态建筑技术。

2.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分别于2009年、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重点学科和一流重点学科。2012年土木工程学科被评为辽宁省一流特色重点学科。201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列为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14位,进入前15%行列。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等学科平台。学科现有教师 12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等 8 人;辽宁省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教学“名师”等 26人。多年来,围绕绿色、节能和环境友好型土木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土木、建筑、机电等学科的综合优势,在现代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钢结构工业化建造技术、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控制技术以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方向: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材料。

3.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分别于2009年、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重点学科和一流重点学科。2018年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同时学科拥有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省重大学科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13个。学科团队由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等国家、省部级人才组成。近年来,学科紧紧围绕国家、行业、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陶瓷零件精密制造、高速主轴系统、建筑工程装备、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异型石材数控装备等方面,深入研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取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中国国际制造博览会金奖在内的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学科方向:工程陶瓷零件精密制造;建筑装备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超精密运动控制;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系统及控制;数字化制造技术与应用;新型车辆动力工程。

二、博士后招收要求

申请人需符合进站基本要求: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申请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须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内(其他要求见各类别的招收条件);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进入校内同一一级学科流动站。申请人必须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优先招收非定向全职博士后,择优招收定向全职博士后。

招收类型

招收条件

岗位待遇

出站要求

非定向全职博士后

学科博士后

在聘用期限内与我校建立唯一人事关系且全职在学校从事研究工作。

1.符合我校博士后进站基本要求;

2.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3.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1.工资及福利待遇参照我校讲师标准执行(发放24个月止);

2.学校科研项目经费2-4万元;

3.学校科研津贴2.4万元(每月0.1万元,发放24个月止);

按照我校博士后工作协议规定执行。

师资博士后

与我校签订协议,博士后出站且符合留校任教资格的聘为学校师资。

1.符合我校博士后进站基本要求;

2.满足我校教师聘用的基本条件;

3.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1.工资及福利待遇参照我校讲师标准执行(发放24个月止);

2.学校科研项目经费2-4万元;

3.学校科研津贴2.4万元(每月0.1万元,发放24个月止);

4.学校师资博士后津贴2.4万元(每月0.1万元,发放24个月止);

按照我校师资博士后工作协议规定执行。

定博向士全后职

人事关系保留原工作单位并脱产在我校从事研究工作。

1.符合我校博士后进站基本要求;

2.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同时符合博士后流动站科研成果要求,优先招收。

1.工资及福利待遇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发放;

2.可申请学校科研项目经费资助。

按照我校博士后工作协议规定执行。

联博合士招后收

我校与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或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的单位联合招收。

1.符合我校博士后进站基本要求;

2.满足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基地招收条件。

按照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基地有关规定执行。

除满足工作站出站要求外,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指定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三、申请及审批程序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并在线填写《博士后申请表》,经学校审批通过后,申请人在线打印申请表并向我校博士后办提交以下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

1

博士后申请表

3

在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登录,填报申请内容,在线提交,并导出数据打印纸质申请表(每页右下角有校验码)。工作经历、学习经历、配偶子女信息要填写全面。统招统分博士后的在职单位为空;在职博士后的在职单位须和工作经历的最后单位一致

2

专家推荐信1

3

由两位本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填写,一般其中有一位应是申请人的博士导师;对于留学人员,一般应有一位国外导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推荐人

专家推荐信2

3

3

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

3

设站单位组织召开学术评价会议,审核通过后,由设站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4

身份证复印件

3

港澳台居民、外籍人员提交护照复印件;军官提交军官证复印件

5

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3

①应届博士毕业生进站时,可先凭博士毕业单位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或《答辩决议书》办理进站,进站6个月内须将博士学位证书交设站单位核验及备案,未按时提交博士学位证书人员应予以退站;

②国外、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需在进站时或进站6个月内提供教育部门出具的《学位学历认证书》(外籍人员不适用此项),未按时提交人员应予以退站;

6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

3

①统招统分博士生,由博士毕业院校的学生毕业派遣部门或就业指导中心填写,加盖公章;

②在职人员,由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或干部部门同意脱产做博士后,并盖章。人事档案存在人才服务机构的人员,需提供所在单位或个人与人才服务机构的代理协议,并加盖人才服务机构公章;

③暂无工作关系人员,请选择“无人事(劳动)关系人员”;并由档案暂存单位或人才服务机构签字,加盖公章;

7

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工作协议

3

由设站单位、合作导师、博士后三方签订

8

留学回国证明复印件(留学人员适用)

3

由教育部出具相关证明

9

申请入站承诺书

3

如实填写入站承诺,对其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

10

体检合格证明

1

市级以上医院或沈阳建筑大学校医院提供的合格体检表

11

户口本首页复印件和个人户口信息页复印件

1

迁户迁至我校的必须提供

12

结婚证复印件

1

已婚申请者需提供

进站申请获批后,应与合作导师拟定进站日期并报学校博士后办。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进站,应提前向有关设站单位办理请假手续。如无故逾期一个月,学校将不再保留其进站资格。

四、申请时间

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年随时受理非定向全职博士后的进站申请,每年5月或11月集中受理定向全职博士后及联合招收博士后的进站申请。

五、合作导师招收信息

详见《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招收信息表》(附表1)。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中路25号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委会办公室 110168

联系人:高老师 姜老师

联系电话:024-24694098 24690979

E-mail: bsh@sjzu.edu.cn

网 址:http://bsh.sjzu.edu.cn/

附表1: 2020年沈阳建筑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招收信息表

一级 学科

二级学科

合作

导师

课题(方向)名称

招收人数

电子邮箱

0813 建筑学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张伶伶

区域建筑学

2人

llz2008@vip.163.com

夏柏树

北方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协同优化

1人

Xbs99999@126.com

付 瑶

新技术感知舒适测度下寒地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指标研究

1人

Fu4@sina.com

朱 玲

生态修复动态过程监测及效能;

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绿色建筑策略方法实验研究

2人

Zhuling2008@126.com

0814

土木

工程

081401

岩土工程

王凤池

植生边坡关键技术研究

2人

Cefcwang@sjzu.edu.cn

赵俭斌

风机基础在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1人

cejbzhao@163.com

081402

结构工程

任庆新

套筒式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H型钢梁外环板节点静力和抗震性能研究

1人

renqingxin@sjzu.edu.cn

孙 丽

结构智能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3人

sunli@sjzu.edu.cn

李帼昌

新型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双重荷载作用下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2-3人

Liguochang0604@sina.com

周静海

基于分形理论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1人

476088880@qq.com

阎 石

智能结构可恢复变形性能基本理论与分析

1人

Cesyan@sjzu.edu.cn

刘 明

百年混凝土建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和性能化设计理论研究

1人

Liumingsy2008@163.com

张海霞

新型组合结构及其损伤加固研究

1人

iriszhx@163.com

081403

市政工程

李亚峰

辽河流域水专项技术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

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力监测技术集成与验证

2人

yafengli88@sina.com

傅金祥

寒区卫生厕所系统构建及排泄物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2-3人

fujinxiang@sina.com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李宏男

装配式耗能结构抗多灾害作用的全寿命设计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人

hnli@dlut.edu.cn

刘永军

村镇建筑结构灾变机理与抗火理论研究

1人

Liuyongjun1966@163.com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孙雅珍

沥青混合料黏弹性损伤演化与防裂控制研究

1人

Syz16888@126.com

包龙生

基于大数据的涉水重大基础设施实时健康监测技术;混凝土装配式桥墩性能及耐久性研究

2人

13516094255@163.com

0802 机械 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 及其自动化

李颂华

硬脆材料精密加工、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建筑工业化智能装备与术

3人

lisonghua@sjzu.edu.cn

张丽秀

石墨烯对陶瓷球轴承电主轴绿色润滑效应研究;

无内圈式陶瓷电主轴单元的动-热耦合特性分析及其结构优化;

离子液体对石墨烯剥离分散调控机制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1人

Zhanglixiu@sjzu.edu.cn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须 颖

纳米CT扫描转台空间误差检测与补偿机理研究

1人

yingxu00@hotmail.com

栾方军

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数字工厂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生产企业中的转化

1-3人

Luanfangjun@sjzu.edu.cn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朱春霞

具有表面微织构的受载机械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研究

2人

Cx.zhu@foxmail.com

080204

车辆工程

孙 红

基于传质问题的双电解质锂空气燃料电池性能衰减研究

2人

sunhongwxh@sina.com

关闭窗口